校庆前夕,夜幕刚刚降临,一辆校车停靠在了金沙js3777登录入口教学楼门前。在大家的搀扶下,一位耄耋老人带着他的老伴颤颤巍巍地走过来,在校友接待处坐下。老人带着一顶草帽,穿一身银灰色的西装被熨烫得十分平整,虽两鬓仓白,大红色的毛衣却衬得他满面红光,显得格外精神。老人自称是1958级金沙js3777登录入口毕业的学生,名叫谢光均。报到登记后,老人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关于他的新闻的复印稿,细细为我们讲述了新闻背后的故事。
谢光均老先生已年过八旬,他1962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园艺系本科果蔬专业,退休前是宜宾市翠屏区农牧局的一名高级园艺师。1995年退休后他在江北三江厂后杂草丛生的黄桷山承包了30亩土地。这里倾注了他20年的心血和梦想,曾经的荒草凄凄,如今这片果园生机勃勃,一年可产五六万斤蔬菜水果以及1吨烤烟。农业部曾给他颁发了荣誉证书,奖励其退休后仍坚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做出的显著成绩。每年入春,园内茶花、玉兰花、桃花、李花、梨花等盛开,深受游客赞赏,谢老先生明知开放果园会给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但仍满足了赏花人的观赏需求。说到这里,谢老先生还给了我们一个刻录着诸多老先生和赏花人在果园里的合影的光盘,荏苒时光在谢老先生的脸上留下痕迹,却不曾改变谢老先生脸上的盈盈笑意和对果园的挚爱。
谢老先生不仅将自己的果园打理得蒸蒸日上,还经常到离城较远、交通又不便捷的乡下,将果树栽培、病虫害防治、种植业基础知识等带给果农们。为使课上得充实、能解决果农们的实际问题,谢老先生在课前认真仔细地阅读教材、写教案、翻阅查找有关书籍,常常工作到深夜。他为人随和、实践经验丰富、讲话风趣、语言贴近群众、又吃得起苦,赢得了果农们的欢迎和尊敬。谢老先生常常被果农们紧紧围住,提问声此起彼伏,谢老先生即使把嗓子都说哑了,仍一一耐心细致地解答。常有果农邀请其到家里帮果树看“病”,谢老先生也不辞辛苦、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每次谢老先生准备返城时,果农们都依依不舍,亲切地拉着他的手问他下次何时再来。
1999年至今,谢老先生在他的园子里陆续收留了24名智障和孤寡老人,他收养他们,并不是单纯地供他们吃穿住,而是尽量教会他们种植蔬果的一些知识。但他们有的因为智力障碍,常操作不当造成大量蔬果的死亡,为此,他的果园常常亏本。
谢老先生说起他收留这些智障和孤寡老人,不仅是为了帮扶他们,感恩社会,也是为了不忘一份恩情,决定把这份感恩传递给下一代。
谢老先生告诉我们,这次他携80岁老伴专门回校参加校庆,同时他想了却一个心愿:找到当年接济过自己的恩人——郭银洲。谢老先生在西农上学时认识了郭银洲,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常吃不饱肚子,郭银洲就把自己的口粮分给他,两人像亲兄弟一样。谢老先生遂认了郭银洲做哥哥。毕业后,谢老先生在老家农牧局上班,郭银洲留在了重庆,两人还有通信往来;郭银洲回乡祭祖上坟,总要抽空找谢老先生聚聚。遗憾的是,后来两人都搬了家,通讯又不发达,便断了联系。(校庆之后,他和老伴专程去了渝中区向警方求助,终于找到了恩人的家属,可惜恩人早已离开人世。详见4月20日大渝网新闻《八旬老人来渝找恩人 不料恩人已逝》)
听了谢光均老先生的讲述,在场师生无不肃然起敬。谢老先生不顾81岁的高龄,坚守着果园,并将技术推广给广大果农,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令人敬佩,值得学习。